認識社會企業
社會企業 (Social Enterprise)是以公共利益為目標的營利事業,但其營利不是為了出資股東,而是為了提升競爭力、永續經營、擴大服務。
社會企業結合了:社團法人的關懷動機、私人企業的商業頭腦、政府部門的公眾思維;在全球已蔚為風潮,是追求社會、經濟、環境且永續經營的新商業模式。
社會企業可保有營收與盈餘。營收來自提供具競爭力的服務或產品,不仰賴政府經費補助或民間捐贈捐贈,能自給自足,永續發展;盈餘則某個比例投入社會公益活動中,幫助解決該社會與環境問題,或者投資社會企業本身,並非為了出資者或所有者謀取利益。
主動地擔負起其社會責任,對社會整體起向上的作用,致力促進社會與環境問題能被有效降低與解決。這就是社會企業的真正意涵與目的。
台灣之社會企業發展雖廣受各方重視,但目前仍在初期發展階段;而建立適合社會企業發展的環境需要社會大眾、企業、民間組織及政府各方之通力合作,以鼓勵社會企業持續創新、成長與穩健發展!